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为何难以落地
首先,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形成的历史大环境与中国经济面临大大环境有所不同。稻盛经营哲学形成于二战后日本经济从低迷到崛起阶段,期间经历了战后的资源匮乏、劳工制度、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发展环境。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和中国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有所不同,一方面,日本经济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和制约,比较全面的融入了西方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日本企业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远比中国近三十年快速发展国内大市场大需求大机遇要严峻艰难得多,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大多数还没有从机遇型经营转换到靠管理哲学提升经营水平的发展阶段,从这个角度说,稻盛经营哲学诞生于危难之际,而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是处于快马加鞭一路凯歌市场机遇爆发阶段,让“饱汉子”学习“饿汉子”的经营哲学,有点强人所难,一般企业很难认可并践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自然生存法则。
其次,稻盛和夫所处的文化传承、文化氛围与国内的文化氛围有所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逐步实现了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融合,形成了日本特色的、以“菊花与刀”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意识形态,并在经济和企业发展领域扎根和延伸,形成了“苦干不苦、锐意创新”的整体文化氛围。而中国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形态的融合一直还在磨合尝试中,截止到今天尚未完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形态的融合,传统文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处于对立磨合阶段,社会整体价值观较为混乱,各种急功近利、竭泽渔利的利己主义价值观在潜规则掩护下大行其道。
第三,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形成也与稻盛先生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修为境界有关。稻盛先生少年时期得过肺结核,算是“死过一回”的人,对物欲得失看得相当的淡,人生的意义看得非常的高;稻盛先生接受阳明心学、佛教影响,具有很高的悟性,一悟即通,一通则达,具有异常震撼的领导魅力,属于生而知之的极少数的“企业圣人”。而我们一般的企业经营者,没有稻盛先生这样的传奇经历,需要艰苦卓绝的学而知之和过而改之才有可能达到稻盛先生那样的人生修为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说,稻盛和夫先生是不可以学的,只可以敬仰!
稻盛经营哲学的落地,要靠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实施,阿米巴的核心,就是每一个阿米巴的经营者都要具备稻盛的思想和行为理念。实现阿米巴经营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企业经营者的人格魅力,经营者必须具备“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并为社会做贡献”的明确信念;一个是所谓的“哲学共有”,即共同的经营价值观和哲学。实现全员共有的价值观和哲学,改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价值观,不会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目标,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改变他人的思想。世界上有短期内改变全体员工的理念和价值观的成功案例吗?
稻盛先生挽救日航成功,是稻盛经营哲学成功复制的绝好案例。但这个案例也有它的特殊性,那就是企业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促成,外因是面临破产、背水一战,内因是稻盛先生独特的感召力。没有这个特殊性,凝聚全体员工的士气,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能够扭转亏损吗?从方法论而言,稻盛先生在进入日航13个以后才开始推行阿米巴模式,在一年多时间里都是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推行稻盛经营哲学。13个月时间形成全员共有的经营哲学,能达到这个功力的非稻盛先生莫属。我们一般企业管理者形成全员共有的进行哲学,13个月还是26个月才有成效?
国内很多学习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企业困惑于稻盛哲学难以落地,除了稻盛和夫哲学产生的环境、文化背景、稻盛先生独特的人生经历、天赋之外,学习了一定程度的稻盛经营哲学之后,从领导者层面具有具有了实施阿米巴经营的第一个条件,但如何引导全体员工学习稻盛哲学即实施阿米巴经营第二个条件难以具备是主要症结所在。改变人的思想是人世间最难的事情,一般老板具有稻盛先生那样极高的洞察力和感召力的,毕竟是极少数,一般员工以“静而后能虑”的开悟方式快速提升人生境界的,也毕竟是极少极少数。全体员工如何能提升心性,还应该在事上磨练,在运营机制中实现向善利他的良性循环。